•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联首网-孪生数字城市企业网-元宇宙企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数码科技 » 正文

    网约车合法化一周年,热潮褪去是新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03 16:00:24    浏览次数:936    评论:0
    导读

    网约车新政发布已经满一年了,在这个周年庆的时刻也许大家都高兴不起来,因为到如今依然存在打车难、价格高的问题。去年本如火如荼的市场在监管介入之后火爆势头戛然而止,如今据滴滴和神州两大平台的数据统计,约有

    网约车新政发布已经满一年了,在这个周年庆的时刻也许大家都高兴不起来,因为到如今依然存在打车难、价格高的问题。去年本如火如荼的市场在监管介入之后火爆势头戛然而止,如今据滴滴和神州两大平台的数据统计,约有10万名司机获得了网约车驾驶证书,相比庞大的市场依然是杯水车薪。那么,在监管介入之后是否阻碍了行业的发展?网约车还有前途吗?     

    网约车合法化一周年,热潮褪去是新生?

          监管过于严苛,区域差异化不明显。   其实,当时发布网约车新政是从一线城市开始的,后来蔓延到其他的24个省区,各个区域生活水平不同,网约车监管在政策上本应该是有所区别,但是各地区在面对这个问题上习惯性以保守的态度应对,致使二三线城市的新政在起草、落实上并未有区域性的差异化。这样就形成了政策同步、监管不同步的状态。二三线城市在发放许可证的进度和节奏上落后于市场,这也是导致新政落实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少用户反映网约车新政在限制驾驶人户口、车距、排量上过于严苛,使得不少车辆失去了营运资格,据消息显示,现有执证的网约车司机总量还不及曾经滴滴平台高峰期总量的0.6%,这意味着大量的运力被监管排除在外,使得平台损失了不少运营车辆。而神州、首汽这样的自主运营车辆的则排除在外,滴滴、易到似乎是损失最大的了。   在网约车平台上,兼职司机是平台最主要的生力军,而这些司机为了赚取外快也乐于使用网约车平台。但是新政细则出台之后,不少私家车被排除在外,车主需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才能上岗,这不仅制约了平台的发展,而且对行业造成不利的影响。不少地区虽然人口、道路设置环境各不相同,但是却采取了不尽相同的监管政策,这明显是不合理的。   网约车从游击战到持久战,共享经济模式被拷问   网约车到底是租赁模式还是共享模式,引发了行业内外的讨论,笔者认为共享单车更多的是租赁的概念,而网约车是有共享概念植入的,是将私家车纳入到系统中去的。但是,保守派认为共享经济模式难以实现盈利,所以才会贬低该模式的商业价值。   尤其是当下Uber陷入内忧外困,不少国家地区业务被卖出,到底是否能够保持共享领域第一的名头还未可知,更何况现在行业进入沉淀期,共享单车又出来抢风头,网约车只能在持续推进新政的前提下,通过模式创新来扩大市场占有率,并逐步过渡到盈利上来,这个过程就需要多方去考量了,并非在短时间内就可也完成。   如果说早前各大网约车之间的竞争是如游击战般的互相见招拆招,那么到了现在已经进入持久战阶段,而对手也由早期的行业内到现在的社会、用户和监管层,谁能坚持的更久,谁就会成为赢家。虽然到现在各家企业都说自己盈利了,但是到底盈利多少、未来如何期许,网约车司乘端如何演变,依然没有定数,共享经济模式受到业内外的质疑,其中盈利能力则成为主要的攻击点。不过,即便如此,仍有一大批用户在使用他们的服务,或许这就是他们要坚持做下去的原因。   模式多元化,二手车、汽车租赁开始走红   网约车的存在和发展使得汽车市场再次萌发生机,厂商们不仅提升了平台服务,而且开始寻求快速盈利模式,比如二手车、汽车电商以及汽车周边衍生品行业的大爆发。神州推出的买卖车平台,就是在寻找新的突破点,而滴滴则将出租车接入了平台,弥补了先前的车辆和司机运力的损失。   私家车参与到网约车运营中会受到资格证、牌照以及户口的限制,但是汽车租赁业务和出租车是没有这些限制的,从这一方面来说,平台可以通过扩大业务融合度来服务用户。同时,平台积极组织私家车主考试学习,及早获得网约车驾驶证,这其中则是又一门生意了。   另外,在15年便已经出现了以电动新能源为动力的共享汽车,直到现在电动力汽车的租赁也开始走红,一个是价格相对便宜,一个是在环保性能上要更好,所以这些类型的汽车才会成为新宠。此外,无人驾驶汽车以及智能汽车距离我们也不会太远了,整个大环境正在朝着更有利的局势发展。   网约车“新生”   当我们抛弃老我旧我,就会获得新生。网约车在经历了共享经济从爆发、繁荣到趋于稳定的这一过程,其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它不单单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便了生活,而且迎合了资本的胃口。在市场趋势饱和、监管来临的前提下,他们通过另类的运营得到了新生。   是网约车的火爆促进了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共享单车就是其中的受益一方。滴滴投资了ofo,而且无论从社会环境,还是监管层面,共享单车都享受着网约车带来的红利。资本则认为共享单车有潜力成就滴滴这般的商业规模,而且可能走的会更远。   随后还出现了共享雨伞、充电宝、洗衣机、床铺等,虽然在模式上以及规模上还并未显现出来,但是激发了整个行业的活力。在这期间不断有网约车入局,在二三线城市以短途电动车为主的一些约车平台正在占领市场,瓜分用户。   笔者认为网约车合法化一年来有喜有忧,喜的是行业越来越规范,行业模式运营越来越成熟,忧的是目前的监管尺度、力度,拿捏的并不恰当,从现在的程度来看还是有不少不合理的地方的。好在网约车并未停步不前,而是通过自身的改革和创新赢得行业市场和用户的认可。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oos.cn/news/show-450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446318413@qq.com。
    0相关评论
     

    (c)2016-2023联首网-孪生数字城市企业网-元宇宙企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30581号-1 浙公网安备330110020146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