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联首网-孪生数字城市企业网-元宇宙企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行情 » 正文

    郑州市加快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29 10:46:12    浏览次数:174    评论:0
    导读

    为加快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2016年郑州市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明确,我市将以提质转型创新发展为主线,重点推动集群招商提质、重大项目增效、技术创新发展、公

    为加快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2016年郑州市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明确,我市将以提质转型创新发展为主线,重点推动集群招商提质、重大项目增效、技术创新发展、公共服务保障和产城互动发展五大工程,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区的“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为建设以国际商都为主要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载体支撑和产业基础。   关键词:发展目标   2016年,力争全市省级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00亿元,增速18%以上;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300亿元,增速12%;实际利用市外资金4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75万人。市级工业专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增速16%;实现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600亿元,增速12%。   关键词:集群招商提质工程   着眼培育主导产业集群,开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招商,重点做好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现代物流、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招商引资提质工作。   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培育高端软件、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态,重点推进软件业集聚发展、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云计算和大数据能力建设等工程。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进一步扩大整车产能,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品牌档次,加快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产业化,扩大优势专用汽车规模,培育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其他关键零部件集群,大力提升郑州在国内汽车产业基地的地位。   装备制造产业: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以装备产品和装备制造智能化为重点,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发展,提高产品和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程度,突出发展智能成套、智能电气和智能制造装备,做大轨道交通装备规模,加快工程装备、农机、基础件等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改造,扩大应用领域和范围。   现代物流产业:以空港、国际陆港、中欧(郑州)班列、E贸易为带动,着力提升物流设施功能,创新物流运营模式,增强集成配送、仓储加工、展示交易、信息交流等综合服务功能,构建网络健全、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平台。   关键词:重大项目增效工程   集中实施100个重大主导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新开工100个重大项目,建成投产100个重大项目。   主导产业集群升级:围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推动上中下游产业链集群发展,促进制造业与生产 业融合发展。   特色产业链条延伸:围绕现代家居、品牌服装等特色产业,依托现有龙头企业,加快优势骨干企业发展,向上整合原材料生产,向下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原材料+制成品”的特色产业链。   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集中资源培育具有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同类产品、同类企业集聚发展,加快关联产业协同发展。   关键词:技术创新发展工程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围绕我市产业发展布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挖掘和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要素,以骨干企业为重点,以产学研为纽带,通过战略引进、合作共建、扶持培育,大力建设省级、市级研发中心,提高研发装备水平和研发手段。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产业集聚区创新研发平台、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挖掘和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业的创新资源和其他科技资源,力争新建10家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   强化“两区一园”建设:巩固提升现有孵化器孵化能力和管理水平,创新科技企业加速器服务手段,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协调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园建设。   加快智慧园区建设:重点依托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中国移动(河南)数据中心、中原云等平台,建设信息感知、数据收集等硬件设施,促进集聚区开发管理精细化、功能服务专业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   关键词:公共服务保障工程   强化土地和环境准入保障:严格工业项目用地标准,将占地比例等控制指标纳入土地出让使用条件。以现代产业为导向,合理控制用地规模。   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围绕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探索产业链、商业圈和企业群融资,发展订单和应收账款质押 、保理、租赁等融资业务,创新小微企业网络金融服务模式,力争全年完成融资300亿元。   加大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引导和鼓励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产业集聚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构建面向集聚区的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体系,推动各类高水平科技人才和团队聚集。   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结合产业集聚区的布局,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培训机构合作,组建职教集团,推动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做好产业集聚区内医院规划建设,完善配套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支持产业集聚区配套的物流园区,构建与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支撑体系。   关键词:产城互动发展工程   稳步推进保障房建设:深入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力争在产业集聚区基本建成公租房1000套。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调整完善集聚区内户口迁移政策,优先推动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适应城镇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探索各种有效办法和提供优惠条件,吸引各类人才、技术骨干和有贡献人员落户集聚区。   强化城镇就业支撑: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   加强常住人员保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综合信息服务网络机制,保障城镇常住人员享有同等的劳动就业权利,有针对性地为其免费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基本公共就业服务。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soos.cn/news/show-64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446318413@qq.com。
    0相关评论
     

    (c)2016-2023联首网-孪生数字城市企业网-元宇宙企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30581号-1 浙公网安备33011002014638号